高中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高中教案 2022-09-23 点击: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教案模板(合集五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高中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军、击、内、如、信、谢、意、坐、举、胜、斗、置”等重点实词,掌握文中词类活用,成份省略及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本文重点虚词。

  2.学习作品中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行动展示人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二、文言基础知识

  1.注音释义

  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

  鲰生说我曰(鲰,zōu,短小,浅陋)

  戮力(戮,lù联合,一同)瞋目(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

  目眦尽裂(眦,zì眼角)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

  彘肩(彘,zhì,猪)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2.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词性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

  道芷阳间行(取道)

  B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C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

  D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4.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一般的事今义:副词,很、非常)

  5.句式解析

  (1)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倒装句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

  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3)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4)省略句

  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

  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盾”)

  (5)固定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三、难句解析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旦日”即明日,“臣”是刘邦自谦的称呼,“戮”是联合,一同的意思,“河北”、“河南”指黄河北岸、黄河南岸。全句译为:沛公第二天一早就带着百多个骑兵来拜见项王,到达鸿门,赔不是说“臣仆跟将军合力同心攻打秦王朝,将军在黄河北岸作战,臣仆在黄河南岸作战。”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置”,放弃。“车骑”指战车。“道”用作动词,取道。“间”可译作从小路或秘密地。全句译为:刘邦就丢下他的车马与随从人员,独自骑马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及盾牌,快步离去。从骊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走。

  3.臣请入,与之同命。

  “之”可指沛公,也可代项庄,两种说法都成立。一般取前说,即“与沛公同命。”。全句译为:我请求进去,跟沛公同命运。

  4.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撞”在现代汉语中是“运动着的物体跟别的物体猛然碰上”,在这句中“撞”作击刺讲。全句译为:亚父接了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击破了它。

  四、内容主旨

  本文共七段,可按“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宴前、宴会、宴后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宴前。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主要写了五件事:一是曹无伤的密告。这是矛盾的“导火索”。二是范增分析刘邦的前后情况,说明他有“天子气”,劝项羽“急击忽失”,这是火上添油,使矛盾更为激化。三是项伯夜访张良,紧张的形势开始有了转化。四是张良与刘邦商量对策,拉拢项伯。项伯被收买,为下文替刘邦说情,及“以身翼蔽沛公”留下伏笔。五是项伯劝说项羽勿击刘邦。

  这一部分写形势从紧张到渐趋缓和,从而转到下一场鸿门宴上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并为下文作铺垫。

  第二部分(3、4段)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情节的*。

  刘邦到项羽军营,说了一番好话。项羽虽设宴招待刘邦,宾主双方都各有打算,斗争时紧时弛,变幻莫测。可将宴会上的情节概括为三起三落。

  三起:一起是“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暗示项羽动手杀刘邦,气氛趋紧张。二起范增见项羽“默然不应”,就叫项庄以舞剑为由,趁机刺杀刘邦,形势极为严峻。三起樊哙撞倒守门卫士而入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情节发展到最*,紧张气氛达到了极点。

  三落:一落项羽对樊哙闯帐,不仅不怒,反而称之为“壮士”。二落是项羽让樊哙喝酒赐生彘肩,被他斥责一顿之后还赐座。三落是刘邦“如厕”是名逃脱是实。

  这一部分总共写了刘帮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四件事,既反映了刘项双方的矛盾,又反映了项羽内部范增与项羽杀不杀刘邦、项庄与项伯“杀刘”与“卫刘”的矛盾。这两种矛盾错综交织,有张有弛,波澜起伏,使人为之惊心动魄。

  第三部分(5、6、7段)宴后。写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与刘邦诛杀内*。这是情节的结束与尾声。文章不仅写项羽在鸿门宴中斗争失败,失掉消灭刘邦的机会,而且加深了他与范增间的矛盾,埋下了最后彻底失败,自刎于乌江的祸根。而刘邦诛杀了曹无伤,内部则更加团结了。

  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密告始,到曹无伤被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矛盾复杂,波澜起伏,虽是节选,却结构严谨,前后呼应紧密,是一个动人的完整故事。

  五、写作特点

  司马迁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把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放在典型环境中来表现。他既没有插入第三者多余的说明和解释,也没有作静止的心理剖析,而是通过典型细节和个性鲜明的对话来描写人物。

  以项羽为例。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优柔寡断,又带有直率的武夫的性格。他听到曹无伤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消灭刘邦。可是听到项伯说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等话后,又改变了主意,就答应项伯“善遇之(刘邦)”,等到刘邦到了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出来,以表明自己原来对刘邦无成见。宴会上范增的多次杀刘邦的示意,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视若无睹。到了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将他有板有眼地训斥一番,他不仅不暴跳如雷,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生彘肩,赐座。其实樊哙的话,是刘邦前边说的话的重复与补充,只是换一个角度来说而已。而他在虚伪的“仁义”幌子前,却感到刘邦和樊哙的话全是对的,而自己却反有内疚之感,思想上完全解除了警戒,以至刘邦的脱逃,他也毫不在意了。到刘邦逃后,张良奉璧给他,他随手置之座上,没有什么反应。文章写他的细节与对话虽不多,却很能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刘邦的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范增的老谋深虑;张良的老练多谋;樊哙的勇猛豪爽。作者寥寥数语,就生动刻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使人物性格特点更为鲜明、突出。如主帅项羽和刘邦,谋士范增和张良,部将项庄和樊哙,内*项伯与曹无伤,除曹无伤着墨不多之处,其他人物无不栩栩如生,互相映衬,跃然于纸上。

【篇2】高中教案模板

  一、预习目标

  预习《平面向量应用举例》,体会向量是一种处理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等的工具,建立实际问题与向量的联系。

  二、预习内容

  阅读课本内容,整理例题,结合向量的运算,解决实际的几何问题、物理问题。另外,在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1.例1如果不用向量的方法,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吗?

  2.利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是什么?

  3.例3中,⑴为何值时,|F1|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⑵|F1|能等于|G|吗?为什么?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内容

  1.运用向量的有关知识(向量加减法与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法则等)解决平面几何和解析

  几何中直线或线段的平行、垂直、相等、夹角和距离等问题.

  2.运用向量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1)向量运算与几何中的结论"若,则,且所在直线平行或重合"相类比,你有什么体会?

  (2)举出几个具有线性运算的几何实例.

  例1.证明: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求证:.

  试用几何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利用向量的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

  (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变式训练: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BF与CD交于点O,设

  (1)证明A、O、E三点共线;

  (2)用表示向量。

  例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AD、DC边的

  中点,BE、BF分别与AC交于R、T两点,你能发现AR、RT、TC之间的关系吗?

  探究二:两个人提一个旅行包,夹角越大越费力.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运动,两臂夹角越小越省力.这些力的问题是怎么回事?

  例3.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这样的经验:两个人共提一个旅行包,夹角越大越费力;在单杠上作引体向上运动,两臂的夹角越小越省力.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吗?

  请同学们结合刚才这个问题,思考下面的问题:

  ⑴为何值时,|F1|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⑵|F1|能等于|G|吗?为什么?

  例4如图,一条河的两岸平行,河的宽度m,一艘船从A处出发到河对岸.已知船的速度|v1|=10km/h,水流的速度|v2|=2km/h,问行驶航程最短时,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精确到0.1min)?

  变式训练:两个粒子A、B从同一源发射出来,在某一时刻,它们的位移分别为,(1)写出此时粒子B相对粒子A的位移s;(2)计算s在方向上的投影。

  三、反思总结

  结合图形特点,选定正交基底,用坐标表示向量进行运算解决几何问题,体现几何问题

  代数化的特点,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向量作为桥梁工具使得运算简练标致,又体现了数学的美。有关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等平行、垂直等问题常用此法。

  本节主要研究了用向量知识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和物理问题;掌握向量法和坐标法,以及用向量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四、当堂检测

  1.已知,求边长c。

  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D=1,AB=2,对角线BD=2,求对角线AC的长。

  3.在平面上的三个力作用于一点且处于平衡状态,的夹角为,求:(1)的大小;(2)与夹角的大小。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给出下面四个结论:

  ①若线段AC=AB+BC,则向量;

  ②若向量,则线段AC=AB+BC;

  ③若向量与共线,则线段AC=AB+BC;

  ④若向量与反向共线,则.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2.河水的流速为2,一艘小船想以垂直于河岸方向10的速度驶向对岸,则小

  船的静止速度大小为()

  A.10B.C.D.12

  3.在中,若=0,则为()

  A.正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4.已知两边的向量,则BC边上的中线向量用、表示为

  5.已知,则、、两两夹角是

【篇3】高中教案模板

  教学目的:

  重点;理解货币的产生与本质;基本职能;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难点:理解纸币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汇率

  教法:

  教具:

  一、考点导航

  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理解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3.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

  4.了解纸币的含义,理解纸币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5.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6.了解外汇与汇率

  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知识网络(板书设计):

  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产生、含义货币的本质价值尺度

  揭开货币的货币的基本职能贮藏手段

  神秘面纱其他职能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纸币的含义

  神奇的货币纸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的优点

  信用卡的含义

  使用信用卡的优点

  转帐支票

  信用工具和支票支票的种类外汇现金支票

  外汇的含义

  外汇汇率(汇价)

  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及意义

  三、考点疏理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①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②不同的商品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

  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③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①统一:任何商品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②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的实现。

  2.货币的产生、含义与本质

  (1)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营活动,都离不开货币。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注意】

  (1)货币与商品的关系: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与其他商品不同,货币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2)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关系:一般说来,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价值比较大用较少的物品能进行较大的交换;易于分割,分割之后不会减少价值,又给交换带来方便;便于保存,不会因为保存时间的长短而使价值发生变化;便于携带,以便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交易。但商品交换关系很发达时,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成为货币。所以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含义:是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原因之所以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③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本身价值的大小成正比。

  (2)流通手段

  ①含义: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

  ③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第一,区别: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一种基本职能,而商品流通则是商品交换的一种形式。第二,联系: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又是不可分割的,正是由于有了货币,才有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而货币在这个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这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有人说,流通手段强调的只是一个“点”,而商品流通则强调一条“线”。

  (3)货币的其他职能

  ①贮藏手段。退出流通领域,作为财富被保存起来,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②支付手段。是随赊账买卖出现的是买卖交割的延期或不同步。

  ③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一般来说,只有贵金属才能充当世界货币,现在某些纸币也具有了这个职能。

  【注意】

  理解价值尺度职能,建议紧扣“衡量”、“表现”、“执行”。

  4.纸币的含义、发行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金属货币。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纸币

  ①纸币的产生与演变。货币出现以后,推动了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的;而后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与面额价值的铸币;后来有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储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即:金属货币——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②纸币的含义。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优点有:第一,纸币印刷成本比金属货币铸造成本低得多;第二,纸币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可以防止贵金属的无形流失;第三,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

  ③纸币的发行与流通。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④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以后,人们通常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之为货币。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货币,主要是纸币,因此,掌握有关纸币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参与经济生活。

  【注意】

  (1)纸币的发行量客观上是有一定的规定。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就会发生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

  (2)共性:它们都是由于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实质与原因);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与经济秩序(危害与影响);都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对策)。

  (3)其实,它们的不同点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前者是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后者是双方通过银行转帐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经济往来中常用的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

  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②支票

  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收据。

  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注意】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发行牡丹卡、金穗卡、长城卡、龙卡。

  6.外汇与汇率

  (1)外汇

  ①外汇的含义及其特征。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外汇是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既可用于国际支付,还能兑换成其他形式的外币资产。

  ②外汇与外币。外币与外汇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首先,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就是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其它外汇资金等内容;其次,外汇包括外币,但外币并非都是外汇。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2)汇率

  ①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它是在使用外汇时必须与本国货币折算而产生的。若一定单位的外币折合的本币数额多于前期,则说明外币币值上升或本币币值下跌,叫做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来较少的本币即能兑换到同一数额的外币,这说明外币币值下跌或本币币值上升,叫做外汇汇率下跌,即外币的价值与汇率的涨跌成正比。我国采用100单位的外币兑换多少人民币这种直接标价法形成人民币外汇牌价。

  ②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外汇供给与需求、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国家对于货币政策的干预、市场预期、外汇投机活动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本国货币与外币相比发生贬值与升值的变动。汇率变动的影响,包括升值和贬值的影响。

  7.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含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意义:对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

  (1)外汇执行的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2)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一般不是本国货币,而是外国货币即外汇,对中国而言,美元、欧元、英镑、日元都是外汇。(首先,外汇包含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就是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其次,外汇包括外币,但外币并非都是外汇。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因为外汇的实质是国际支付手段,如果某种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它就不能成为国际支付手段。)

  (3)外汇主要是用于国际市场上国际间的结算。一般来说,在国内市场不需要支付外汇,只要支付本国货币即可。我国的本币就是人民币。

  (4)下面以本国货币贬值为例说明对于经济的影响。第一,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一方面,出口扩大引起需求拉动物价上升;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成本推动物价上涨,引起通货膨胀。第二,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本币贬值有利于本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外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对提高,贬值国的商品劳务等费用相对便宜,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扩大本国旅游业的发展。第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工业国的货币贬值会影响其他国家的贸易收支,引起国际金融领域的动荡。

  (5)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是从国家、人民、世界等三方面归纳。

  8.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2)货币,俗称金钱。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是光荣的;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

  (3)如何看待金钱,如何获取金钱,如何使用金钱,体现出不同的金钱观。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理性地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

  四、典例解析

  【例1】(09安徽文综)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364元B.400元C.520元D.776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商品价值量的理解,考生要明确题中前面所提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而后面甲生产者所提高的“劳动生产率”是个别劳动生产率。这样考生就可以调动运用教材的知识——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可以计算出今年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为260/1+30%=200(元),而今年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数量增加了1倍,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今年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应该是200*2=400(元)。答案是B

  【答案】B

  【例2】(09全国文综I)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

  A.增加8万元B.增加6万元C.减少14万元D.不变

  【解析】本题与前两年的高考计算题相比较,从计算的角度要简单一些,但对“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两个陌生的概念比较费解。通过读题,从“某小企业?生产一件甲种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在本题中是指个别劳动时间而非仅指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

【篇4】高中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的认识,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化多样性

  难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不同的国家、民族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这使世界文化呈现出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如何正确认识、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是本节课探究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展示不同的建筑,这些建筑承载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各国标志性的建筑显示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即世界文化是异彩纷呈,交相辉映的。

  1、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探究一:多媒体展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外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一下纷呈的民族节日。

  (1)民族节日

  ①含义: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意义:

  第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第二: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小试牛刀:

  1、2013年3月13日,是农历的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龙头节”,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美好愿望。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透过民族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④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民族节日属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①观点正确;②③属于民族节日的作用,正确;④观点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答案]C

  探究二:展示文化遗产的图片,以及我国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

  材料一:我国已拥有各类世界遗产37处

  我国在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至今已经有37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遗产大国。其中文化遗产26处、自然遗产6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

  你能说出哪些的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部分:长城、故宫、莫高窟、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孔府及孔庙和孔林、武当山古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平遥古城、庐山、苏州古典园林、丽江古城、皇家园林颐和园、皇家祭坛天坛、重庆大足石刻、青城山-都江堰、洛阳龙门石窟、皖南古村落、明清皇家陵寝、大同云冈石窟、澳门历史城区等

  材料二: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

  古埃及的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国王为自己修建的陵墓。迄今,埃及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97座,其中最有名的是位于开罗西南面的吉萨省沙漠里的祖孙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1979年,埃及从吉萨至达哈舒尔的金字塔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古罗马圆形竞技场: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威尼斯广场南面,是迄今留存的古罗马建筑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

  1980年,包括它在内的罗马城古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对文化遗产有什么了解吗?

  (2)文化遗产

  ①人类遗产分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②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意义: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④保护: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小试牛刀:

  2、由我国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解析]我国民族文化能在异国得到观众的共鸣,是因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具有共性;文化差异会导致误解,故C正确,B排除。A、D不是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排除。

  [答案]C

  2、透视文化多样性(难点)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及意义

  ①文化多样性是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②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族建筑和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文化遗产等等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共性与个性)

  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性:世界各民族的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民族性:由于多种因素不同,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小试牛刀:

  3、、“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B.文化多样性是各民族文化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条件

  C.只有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

  D.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材料是通过反例启示我们文化要多样性,而不能整个世界一个模式。A、B、D三项是从整体上表述文化的多样性,没有结合材料,是不正确的。

  答案:C

  3、尊重文化多样性(重点)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的原则

  ①原则: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意义: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小试牛刀:

  2、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能坚持文化中心主义。所谓文化中心主义就是以自己的文化为标准来评论其他文化,并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是正确的,而其他民族的文化是错误的倾向。反对文化中心主义()

  ①是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②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互相尊重、共同发展③是承认各国文化具有优劣的表现④是尊重民族文化的要求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反对文化中心主义,就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所以①②④正确,③说法错误。所以选C。

  答案:C

  课后小结

【篇5】高中教案模板

  《静女》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静女》,下面我将从以下这八个环节来进行汇报两课时的教学实施。

  1、 教材分析

  《静女》是江苏教育出版社职业学校新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漫步古诗苑是整套教材的第一个古典诗歌阅读与欣赏单元。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诗歌的学习不能仅限于读懂而要鉴赏所以以《诗经》中《静女》为单元的首篇课文,既可以让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形式的发展脉络有个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认识又为后面学习各朝诗歌奠定了学习基础。《静女》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情景,生动的刻画了男女主人公美好的艺术形象,歌颂了他们淳朴真挚的爱情,是一首民间情歌,全诗构思精巧,语言简练,人物形象刻画生动,充满愉悦的生活情趣

  2、 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班级是12级(11)班,职高一年级的学生,这个班级的学生对诗歌有初步理解和鉴赏的基础,但基础相对薄弱,所以不少学生对学习欣赏古诗词有很多的胆怯之处。但是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喜欢讲故事、搞活动、搞表演。先做好设计来激发学生表现欲,再利用学生优势进行因势利导,使他们能充分参与学习,点燃他们学习语文的激情,变劣势为强势。

  3、 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2、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发挥联想想象,进行再创作的能力 。

  情感目标:   1、体会、感受男女主人公纯真的初恋。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4、教学重点、难点

  立足教材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这样两点: 1、引导学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发挥联想想象,进行再创作的能力 。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难点确立为:引导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编、演鉴赏诗歌,初步领会《诗经》的艺术特点。

  5、教学构思

  我将以活动单导学的模式来贯穿整堂课的教学,计划第一课时,信息化教学手段下发活动单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明确任务,完成任务。第二课时,课前让学生进入我的博客,浏览情景剧的有关知识以及表演视频。通过对学生所创作的情景剧进行模拟表演的方式来进行。

  设计意图:两节课都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每一项活动归纳一个主题, 借用

  信息化教学来展示学生对这种新颖的形式非常的感兴趣,在课前就对课堂充满期待。提高学生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在鉴赏中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改编情景剧创作离不开联想和想象,指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想象补白,丰富诗歌意蕴,完成难点教学。争取以生为本,文道并重。

  6、教法、学法

  考虑到学生的现状,在教学中我将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情境设置法、活动探究法等教法。同时将采用自主学习法,勾画圈点法,情景练习法等学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手段图片、视频、音乐等。

  7、教学过程

  首先,我先说一下我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主要是按以下这五个步骤来进行的

  (1)情景导入,温故知新

  首先进行第一个活动,活动主题为“《诗经》源头探爱情”。

  活动任务:让同学们回顾初中时所学过的或知道的《诗经》中优美的诗句,

  进入情景导入。

  然后进行第二个活动,活动主题为“众说纷坛知《诗经》”

  活动任务1、请你们在回忆初中所学的基础上说说《诗经》是什么?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

  2、按表现内容诗经可分为哪几部分?

  3、《诗经》有哪些表现手法?

  4、这些诗歌开创了我国诗歌的什么主义传统?

  意图通过以上四个任务让学生对初中时所学的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能进一步的巩固,温故知新。

  (2)诵读感知,领会诗意

  接着进行第三个活动,活动主题为“形式多样读《静女》”

  活动任务:

  (一)、检查预习,朗读正音。

  (二)、学生诵读。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古诗词的学习读是关键,所以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诵读环节,指导学生掌握四言诗节奏,读准字音,读出通假字,读出语调,读出节奏韵律,读出感情的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先播放视频朗读,再跟读,练习读等环节,有利于学生获得对诗歌的最直观的印象和认识,激发起自己诵读的欲望。也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尽量让基础差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

  (3)研读分析,合作探讨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进行以下这四个内容:

  1、学生质疑教师或学生 解疑课件展示疑难生字词

  2、根据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并请同学翻译。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3、男女生分别朗读诗歌 要求:读出重音,读出两情相悦的意味。

  4、教师总结诗文内容。展示诗文内容。

  然后进行第四个活动,活动主题为“满怀深情赏《静女》”

  1、根据诗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静女进行分镜头描写。

  2、怎样看待“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这句话?

  3、诗中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4、诗中男女主人公各是怎样的形象?

  5、为什么青年最喜欢变通的荑草?

  以上五个活动任务从难度设置上做到了层层深入,这样能让学生深化对诗歌的理解,教学重点难点在这里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和突破。

  (4)表达交流,总结延伸

  进行第五个活动,活动主题为“简简单单悟爱情”

  通过下面两个活动任务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1、说说你心中追求的爱情是怎样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诗中的爱情是甜美的,令人羡慕的,但中学生青涩之果不可摘,早恋不可取)

  2、多媒体展示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

  (5)、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以小组为单位请根据《诗经》中的“爱而不现”及睹目思情的典型情节进行大胆想象,改写成情景剧, 注意抓住特定的情景进行合理想象。每小组推选一篇佳作,课外排练,下节课进行创作表演。

  语文课的学习具有广阔的现实意义,一节课的结束往往又是一节课的开始,所以这第二道题的布置是为下节课做准备的。意图通过学生想象创作,模拟表演来进一步完成教学目标,锻炼学生写作表达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在今后职业生涯当中的团队合作精神。

  接下来,我来说一下我的第二课时,主要是按以下这四个步骤来进行的

  首先是课前准备明确任务,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克服学生模拟表演的盲目性的随意性,所以我认为在课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主要是从这样几方面来入手:

  向学生明确本课情剧情表演的任务 ,让学生的在我博客里浏览什么是情景剧表演及视频然后确定分组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每组推选两位选手,一位扮演男青年,一位扮演静女。由主持人导入,评委组进行加分制。

  设计意图:《诗经》中的诗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理解,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成为上好课的关键。所以我设计改编诗歌这一环节,既轻松地巩固了“读、译、析、赏”的所有教学任务,又训练了学生发挥想象联想进行再创作的能力,同时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第六个活动,活动主题为“穿越时空演静女”

  (2)、模拟练习,互动提高

  首先由主持人引入,宣布活动开始。主诗人请第一组表演青年与静女的同学上台进行表演。参与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为本小组在台上同学随时提供帮助 。评委组和其他组成员要认真倾听,准备及时点评。

  评出优胜小组之后请学生观看这组的表演视频并进行点评。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有朦胧的情感体验,也乐于展现自我。但主动学习能力差,通过此环节激发保护学习兴趣,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培养了表达创作的能力。整个过程,我将始终以“我参与,我精彩”的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评比加分制,评选课堂之星和优胜小组,激励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

  (3)、实施总结,点评促成

  这一个阶段,我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思,在这个过程结束之后,首先请同学谈一下参加活动的体会。也可以就某位同学的表现谈自己的看法,及一些感性的建议。二是评1、从表演的层面来谈学生表现的得失。2、从表演与诗歌结合的层面,来谈学生的理解,以及情景对话的优劣。3、就学生点评的层面,教师再进行点评 。三是奖,在教师点评的同时,评委组回收评分表,按照评委组的分占百分之四十,小组打分占百分之六十的比例来计分数,算出成绩。最后由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获奖情况。

  (4)、布置作业

  1、用你最精彩的语言改编诗歌,形成文字材料,写作文本上。

  2、查找资料,制作一张《诗经》资料卡,并给大家推荐一首你最喜欢的作品

  8、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兴趣。

  培养了学生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 信息等多方面能力。

  以表演的形式,使学生在课前就对课堂充满期待

  忽略了对具体字眼揣摩与探究

  调动学生积极性稍有欠缺

  示范与练习的结合不够

高中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http://m.xushengjz.com/jiaoan/136573/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