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原文]《雨巷》高中教案

高中教案 2015-01-23 点击:

  戴望舒的《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后背诵篇章,《雨巷》教案应该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导语

  梅雨飘飞的季节,细雨空濛的江南小镇,青石板铺就的寂静小巷,蜿蜒而又悠长一位心事重重的忧郁少年,撑着一把黑色油纸伞,踽踽独行,希望能邂逅一位丁香花一样的姑娘这里是落寞惆怅的雨巷,这里又有聊以慰藉的希望让我们走进雨巷诗人戴望舒那哀怨凄美、婉约朦胧独特境界

  二、简介

  戴望舒,现代诗人,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这首诗写于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1927年发生了哪些大事件?)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也叫大革命的失败许多知识青年苦于找不到出路而陷入了痛苦与迷茫

  三、诵读

  反复朗读,体会音韵美

  从结构上看,全诗七节,每节六行,3、6押韵,且一韵到底保证了节奏的整齐,音韵的和谐有的一句用几行来排列,使节奏变得顿挫舒缓如第一节: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同时,诗歌中吸取古典诗歌中反复和叠唱的手法(以前学过诗经没有,有没有重章叠唱的现象,可指出来)

  在本诗中找出一二处(先让同学找)举例如:

  “悠长、悠长”,“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像梦一般,像梦一般地”,这些都是反复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使一个音节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叠唱,还有首尾两节,将叠唱贯穿全诗,笼罩全篇

  问:这样有什么好处?

  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让韵律在字里行间时时回荡,悠远而绵长

  四、赏读

  结合学案导读,捋一捋这首诗的思绪

  以彷徨追寻开篇,(1-2)以仍在彷徨继续追寻结束(7)中间写了与那个丁香般的姑娘的瞬间相逢而又相散的幻境般的情景(3-5)

  研讨下面几个问题:

  雨巷的环境特点有哪些?灰暗(从雨天和油纸伞看),寂寥,悠长,破旧,沧桑(颓圮的篱墙)

  姑娘的特点又怎样?丁香一样,哀怨又彷徨(或凄婉迷茫),象梦一样

  进一步问:丁香是一个经典的传统意象,它寄托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意愿?

  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在古诗中常来象征女子的淡雅,隐忍(低调)与愁绪,由此可知,丁香一样的姑娘应该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

  发问:诗人是深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诗人笔下那位匆匆相逢又相散的姑娘,显然又具有其象征意义,应该是什么呢?(还应思考“雨巷”的象征意义)

  这应该与1927年诗人当时的处境联系起来,在第一次革命战争高潮中,戴望舒受到了革命的洗礼,他还加入了共青团,投入了革命的洪流然而,为他所意想不到的是1927年4月12日,反革命政变发生了,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遭到屠杀,他也遭到通缉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望舒不得不与朋友隐居在朋友家里以译书消遣这个时候,正是写《雨巷》的时候因而,这《雨巷》的问世,除了诗人早年生活的触发外,更是他在革命的低潮时期,躲进小楼、躲进“雨巷”的一种忧郁和苦痛的复杂思绪的抒写

  由此可见,“丁香一样的姑娘”可能是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艰难寻求而又难以把握,但是又让自己不失去希望当然也可能是理想中的自己,是理想的我,未来的我,或另一层的我

  五、结课

  背诵全诗,完成导演测评

  课后感言: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生成各种思维能力。

  二、运用对话教学,降低学习难度

  为了能准确的表达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避免空洞的理论知识的讲解,以自由对话的形式引导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

  鉴赏文学作品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主体精神的投入、情感的活跃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诗歌教学不能只有理性的分析而没有审美的体验。

  诗歌教学容易流于空泛和形式化,对于像《雨巷》这样朦胧意境的现代诗更需要反复斟酌。理想的诗歌教学应以引导学生审美体验的达成为宏旨,拿捏好虚实之间的尺度,在营造整体美感的氛围中将教学指向明确化,让学生在个体体验中进入诗歌的内部世界,体味作者的情感。本篇教学设计在对《雨巷》所传达的情感倾向的引导上注重多方位映射和多指向性,让学生在对诗人生平资料的大面积占有之上和对主要意象的立体式解读之中达到对《雨巷》的情感共鸣。

  课后有三首丁香的诗歌,我没有对这三首诗词进行分析,而是一带而过,使这三首古诗词没有真正的发挥好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也是我讲课的一个失误。

  创造一个师生互动的生动课堂,我会一直努力迈进。

  附录:《雨巷》简析

  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想象。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但是,能不能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唐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稀释”呢?我以为不能这么看。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吮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创造。

  本诗巧用象征手法,营造了一种既实又虚,朦胧恍惚的氛围。“我”在雨巷中独自彷徨,似乎有满腹的愁苦,但又不愿说出。

  第一,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忧愁,也有丁香一样的美丽和芬芳。这样就由单纯的愁心的借喻,变成了含着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这个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

  第二,诗人在《雨巷》中运用了新鲜的现代语言,来描绘这一雨中定西那个一样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与古典诗词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他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的气息。“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的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

  第三,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雨巷》中那个在雨中飘过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就带上了更多的诗人想象的成分。它既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景,又是作家驰骋艺术想象的结晶,是真实与想象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真实的形象。戴望舒说:“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的,也不单是想象的。”(《诗论零札》十三)我们说《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鉴于古典诗词,又超越于古典诗词,最主要的即因为它是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雨巷》教案案例分析

2.《雨巷》教案示例

3.《雨巷》优秀教案

4.现代诗 《雨巷》教案

5.《雨巷》意象品读教案

6.戴望舒《雨巷》教案

7.《雨巷》优秀教案两篇

8.现代诗歌《雨巷》教案

9.戴望舒雨巷优秀 教案

10.高一雨巷教案

[《雨巷》原文]《雨巷》高中教案

http://m.xushengjz.com/jiaoan/22930/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